南宋劉松年的界畫《四景山水圖》
文章分類:南宋
在中國古代繪畫中,落差近一千多年的繪畫存世作品裡,由於不同時代的建築結構各有特點,既有傳承也有發展,甚至截然不同,所以繪畫裡的建築物也明顯不同。
古代建築物的繪畫被稱為“界畫”,因畫傢在作畫時需要使用界尺引線來描繪建築的細部構造而得名,“界畫”是中國古代繪畫的一個重要門類。那“界畫”一詞從何而來呢?東晉顧愷之的《論畫》中第一次出現瞭“臺榭”的說法;隋唐時又被稱為“臺閣”、“屋木”、“宮觀”,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把繪畫按照種類分為人物、山水、花鳥、雜畫四門,把以建築為主體的畫歸入雜畫,稱為“屋木”,而《宣和畫譜》則把畫學分為十門,建築為主的畫以“宮室”的名稱位列第三。南宋林椿《畫繼》第一次出現瞭“界畫”一詞,明代陶宗儀《輟耕錄》所載“畫科十三科”中有“界畫樓臺”一科,清代《芥子園畫譜》裡也有關於界畫的描述。
從魏晉到明清的發展歷程中,宋代界畫達到瞭藝術創作的頂峰階段,張擇端的傳世名作《清明上河圖》就體現瞭北宋屋木畫的風采。南宋時,建築畫在北宋的基礎上有瞭進一步的發展,除瞭可以依圖造屋、準確地掌握形象、風格、細部表現建築之美外,在表現環境氣氛和構圖上都有所創新,力圖表現一定的意境,把詩情畫意也體現在界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