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蔚山之戰與豐臣秀吉
萬歷東征之役期間的第一次蔚山戰役,發生於1597年12月,結束於1598年1月,是明軍組織大軍團圍剿加藤清正所在的蔚山包括島山)的一次大規模戰役,歷時十餘日,以日軍援軍自西生浦出動、明軍撤圍而告終撤退到慶州)。最近,看到有觀點提出,說蔚山戰役在1598年1月結束以後,在朝的日本諸大名皆因現實原因而冷靜不前、停止追擊明軍,但豐臣秀吉本人仍求豬突猛進、擴大戰線,與在朝的日軍諸大名發生瞭重大的對立:豐臣政權下文治派與武斷派在侵朝之前有沒有過沖突?他們分裂的直接原因是不是福原長堯上訴事件?
據介紹,這一論點,是源於笠谷和比古的《關原合戰與近世的國制》在網上流傳的中譯文本。但事實上,該中譯文本存在著大量對朝鮮蔚山之戰的誤導性陳述,與事實嚴重不符,細節完全是錯得一塌糊塗。由於本人現在沒有買這本書的原書,所以還不清楚是翻譯者所造成的錯誤,還是該書原文就存在這些問題。一些小細節姑且忽略不談,主要存在的大錯誤是以下幾點
一、該中譯文本說:
上略)事實上從蔚山籠城戰之後清正放棄進軍慶州道就可以看出,他是戰線縮小論的主要支持者之一。此外,關於上述文言中還有一點務必要清楚,那就是這封連署狀的性質不單是向秀吉申報的提案,更大程度上是前線武將實施共同決定的一份報告。換句話說,就是未經批準擅自行動後再向秀吉打一聲招呼而已。
修正:起因是在第一次蔚山戰役結束以後,在朝鮮的日本大名由宇喜多秀傢起頭,十三個人聯名寫瞭一封信,提出放棄朝鮮最前線的幾個日據城池,集體撤守後方。而該中譯文本認為:這封聯署狀的性質是在朝大名“未經批準擅自行動後再向秀吉打一身招呼”。意思是說,在朝日軍主動放棄這幾座城以後,先斬後奏,報告給瞭秀吉。但這一種理解完全是錯誤的,這份聯署狀本身的性質是一份提案,先是十三名在朝大名寄給石田三成、大谷吉繼、增田長盛三奉行和前田玄以,再由他們轉交豐臣秀吉,最後由豐臣秀吉本人親自裁決,以決定這一份提案是否通過。原文見於《豐臣秀吉朝鮮侵略關系史料集成·第三卷》第910~9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