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三明哲保身“長樂老”
文章分類:後唐
你也會想看的:難以評價的唐末軍閥李克用
持重鎮俗
馮道882—954),字可道,自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北)人。出生在“為農為儒,不恒其業”的傢庭。年輕時品行純厚,不恥清貧,事親孝而為學勤,頗有古風。
唐末天祐年間,馮道曾任劉守光的參軍,因常陳利害而惹怒劉守光。劉守光失敗後,他逃到太原投靠當時在河東任監軍使的宦官張承業,當瞭巡官。後張承業把他推薦給晉王,被任命為河東節度掌書記。李存勗與後梁軍夾河對壘之時,郭崇韜要求裁減閑散人員,李存勗怒而欲“令三軍別擇一人為帥,孤請歸太原以避賢路”。令馮道草擬文告發表,馮道執筆久之不寫。李存勗正色催促,馮道說:“道所掌筆硯,敢不供職。今大王屢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韜所諫,未至過當,阻拒之則可,不可以向來之言,喧動群議,敵人若知,謂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則天下幸甚也”。不久,郭崇韜向李存勗道歉,經過馮道的調和,此事順利解決,人們開始佩服他的膽量識見。李存勗稱帝後,馮道被破格升為戶部侍郎,充翰林學士。
馮道為人刻苦儉約。在晉梁交戰前線,他在軍中隻搭一茅屋,室內不設床席,睡覺僅用一捆牧草。請將送他在戰爭中掠得的美女,他無法推卻時就安置於別室,等找到她原來的親人後再送回去。他因父喪丁憂期間,遇到饑荒,他就盡自己所有周濟鄉裡,親自種田背柴。有因人力不足而致田地荒蕪的人傢,他就不聲不響地在夜裡幫助耕種,事後人傢前來道謝,他認為這完全是應該做的。守孝期滿,後唐朝廷重新任命他為翰林學士,他赴任途中走到汴州時,正遇上趙在禮魏州兵變後李嗣源帶兵進攻首都洛陽,孔循勸他等到局勢明朗後再走,他認為奉詔赴闕,不可擅留,依舊快速趕赴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