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大鋮是怎樣成為“末世標本”的?
文章分類:明朝
努爾哈赤關外起兵,告天滅明,爾後他出生;努爾哈赤子孫定都北京,大明覆滅,爾後他死去……六十年間,天崩地坼,恰逢其時的阮大鋮,成為這個末世標本。
“阮大鋮約1587—約1646),明末懷寧今屬安徽)人,字集之,號圓海。萬歷進士,天啟時依附魏忠賢,崇禎時廢斥,匿居南京;力求起用,受阻於東林黨和復社。弘光時馬士英執政,得任兵部尚書,對東林、得社諸人立意報復。後降清,從攻仙霞嶺而死;一說為清軍所殺。所作傳奇今知有九種,現存《燕子箋》、《春燈謎》、《牟尼合》、《雙金榜》四種。”
——這是《辭海》中的“阮大鋮”詞條。
一部嚴謹的工具書,如此模棱兩可、似是而非兼及錯亂頻出,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歷史上的阮大鋮,相當模糊,甚至是哪人正史都沒搞清。其實,他是桐城人,“竹林七賢”中阮籍、阮咸的後裔。阮氏遷居桐城後為地方豪族,田產廣佈桐城、懷寧縣境內,阮大鋮也一度住進安慶府城。明代的安慶府與懷寧縣府、縣同治,阮大鋮自稱“阮懷寧”,潛臺詞實際上是兩個:他是一個城裡人,也是一個有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