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掌故:歐陽修的“六一居士”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行書技法之米芾“側”法
其實,提到歐陽修我最多的是想到那個憨態可掬的醉翁形象,來源於中學課裡裡學的《醉翁亭記》,其實,在整個篆刻史上,歐陽修也算一個值得一提的人物吧。
之所以說他值得一提,是因為是在宋代,歐陽修算是比較清晰地將鑒藏印與書畫印分野的標志性人物,典型的印作就是那方“六一居士”的印章。
中間有幾個概念,逐個說說。
第一個是鑒藏印。上一篇本系列的文章說得基本清楚,就是自唐代李世民朝起,內府收藏的書畫作品,會加蓋相應的印章,這個印章是鑒定和收藏性質的,一般內容是說,什麼時間,什麼人收藏瞭這件作品。比如唐時著名的“貞觀”小印,比如宋代的著名的“宣和七璽”,其作用都在於鑒定和收藏。
第二個是書畫印。其實書畫印起源更早,大致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前蜀有個叫王承傑的,他寫一封書信,都會在書信上蓋上自己的印章,讓明這封信是他寫的。後來陸續產生的書畫印就多瞭,書畫印的作用在於表明這幅作品是蓋印章的人創作的。最早的標準書畫印五代時期的楊凝式的《盧鴻草堂十志圖跋》上所鈐蓋的“凝式”一印,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