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簡介:為什麼說這個名將是個草包將領?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聖水頭:戚繼光與“聖水鳴琴”
楊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一字子微,自號肥翁、肥居士,晚年號苦庵,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中國明朝後期大臣、詩人。他是楊鶴之子,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崇禎十年(1637年)出任兵部尚書,翌年入閣,深受崇禎皇帝信任。面對內憂外患的時局,楊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鎮壓農民軍,同時主張對清朝議和。但他的計劃沒能成功,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以“督師輔臣”的身份前往湖廣圍剿農民軍。他雖然在四川瑪瑙山大敗張獻忠,但隨後被張獻忠致敵戰術牽制,疲於奔命。崇禎十四年(1641年)張獻忠破襄陽,殺襄王朱翊銘,楊嗣昌已患重病,聞此消息後驚懼交加而死(一說自殺),享年五十四歲。
楊嗣昌是名門之後,其父乃前任明朝大學士楊鶴,他是個頗有才幹的文官,字寫的好,又能言善辯,但是他為人品德之敗壞,性格之奸詐。實事求是的說,楊嗣昌偏屬於那種動嘴皮子強動手能力差的人,要是放到個參謀位置上,估計還能發揮大作用,可偏偏坐到明朝國防部長(兵部尚書)的位置上,於是好方略變成瞭爛方略,直到把大明朝禍害瞭個幹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