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德宗性格多變 一生之中充滿瞭矛盾
文章分類:唐朝
唐德宗李適是唐朝的第十位皇帝 ,他一生飽嘗戰火的洗禮,面對一次次考驗,搖擺不定,導致瞭他雖有中興大唐的抱負,卻屢屢不得志。青少時代的唐德宗歷經安史之亂,深知安定的可貴,他登基以後,大有圖強復興的雄心壯志。即位之初,為瞭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實施革新,果敢有為。但當德宗的一番改革遭遇挫折後,他的雄心竟然消失殆盡。唐德宗一生中,無論是性格還是頒佈政令,都充滿瞭矛盾和悲劇色彩。
矛盾之一:即位之初信任宰相演變為對大臣的猜忌,後逐漸形成瞭拒諫飾非、剛愎自用的性格。朝廷之上頻頻發生人事變動,尤其是頻繁地更換宰相,使德宗在位時期的朝政,即使偶爾能夠呈現令人鼓舞的新氣象,也都不過是曇花一現,而無法保持下去。人事的紛爭使德宗徒有宏圖壯志,而不能實現救國興邦。
網絡配圖
矛盾之二:由武力削藩轉而變為對藩鎮姑息。唐德宗即位後,一直試圖削奪擁兵自重的地方藩鎮節度使的權力。為此,他不惜使用武力。唐德宗征調京西防秋兵萬餘人戍守關東,並親自在長安設宴犒勞征討兵馬,打響瞭武力削藩的戰役,並在最初階段取得瞭巨大成果。涇師之變後,唐德宗倉皇出逃到奉天,削藩之戰不得被迫終止。然而,唐德宗卻不總結經驗教訓,從整旗鼓,反而對自己痛下“罪己詔”,聲明“朕實不君”,公開承擔瞭導致天下大亂的責任,表示這都是自己“失其道”引起的。從此,開始調整瞭對藩鎮用兵的政策。德宗對待藩鎮態度的轉變,使登基以來解決藩鎮問題的大好形勢和良好機遇,也轉瞬即逝。藩鎮割據專橫,遂成積重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