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998年《反思郭沫若》一書為何被停發?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反思郭沫若》的意外遭遇
石灣《中華讀書報》2014年04月23日14版)
《反思郭沫若》出版於1998年12月,首印6000冊,發行情況比預想要好,責任編輯唐曉渡提議加印數千冊,我作為終審此書的副總編輯,在征詢發行部的意見後,簽署瞭同意加印的意見。未料就在此時,此書意外地“出事”瞭:中國作傢協會黨組的某位領導同志在一次會議上公開點名批評瞭這本書,並責令作傢出版社立即停發。據3月10日《中華讀書報》載,徐慶全在《茅盾“尷尬”的標本意義:革命與知識分子改造》(即為商昌寶《茅盾先生晚年》所寫的序)中寫道:“1990年代末,丁東兄曾熱衷於對郭沫若現象的研究,編輯出版過《反思郭沫若》一書。他跟我說,希望用這樣方式來引發人們對像郭沫若這樣的文人現象的研究。書出版以後,也的確引起人們的關註。昌寶這本寫茅盾晚年的書,研究的也是‘茅盾現象’而不是茅盾本人,出發點也大致與丁東相似。其實,郭沫若現象也好,茅盾現象也罷,都凸顯瞭20世紀中國左翼知識分子歷史的幾個最重要的命題:革命與知識分子,革命與人性改造,革命與革命隊伍內部的鬥爭,革命政治的懲戒機制和知識分子的關系等等。我想,若把這兩本書放在一起讀,有助於讀者對這幾個命題作更深入的思考。”不難看出,徐慶全先生對《反思郭沫若》一書的編輯出版是持肯定態度的,這令我甚感寬慰。由此,也不禁使我回想起當年為出版此書而被迫作檢查的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