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號稱“曹操”的起義人物羅汝才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鄭和下西洋的那段塵封歷史和未解之謎
明末流賊的核心人物並不是 高迎祥、 李自成、 張獻忠,而是綽號曹操的
〔水滸傳〕對明末的社會影響力很大, 柳敬亭說 武松天下聞名,形成瞭“造反有理”的社會氛圍。明末的學者 李贄,對於官逼民反是抱著贊賞態度的,引起瞭權貴們的憤怒。禦用文人們對李贄進行口誅筆伐,但並沒有起到改善社會的作用,下層社會是不讀那些文字的。社會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時,就總體爆發瞭,興起瞭流賊。延安是革命老區,自然環境使之成為革命的策源地。山中到處都是賊寇,也就是革命的基本力量。賊寇們都有江湖綽號,羅汝才號稱“曹操”,很有謀略。 十三傢聯合作戰就是羅汝才的主張,流賊們模仿 梁山好漢,高迎祥統領七十二路天罡,張獻忠統領三十六路地煞。
羅汝才善於調和各部之間的關系,所以誰都願意與之合作。打下城池之後,子女財物大傢平分,盜亦有道。清廉的官員一律不碰,打的就是貪官,這就是羅汝才的江湖道義。有一位首領替人報仇,攻下瞭城池,殺瞭清廉官員一傢,氣得羅汝才將該首領 五馬分屍。通常一個縣隻有三五百守軍,流賊動輒數十萬之眾,官軍是守不住城池的。羅汝才與 高迎祥合作的時候最多,都是老江湖瞭,高迎祥過去是個盜馬賊。羅汝才喜歡奢侈,屬於窮人乍富型的暴發戶,享受夠瞭死瞭也不屈。過去羅汝才娶不上媳婦,當瞭流賊首領之後,身邊美女不下百名,個個如花似玉,這就是羅汝才喜歡做流賊的理由。“劫富濟貧”、“替天行道”隻不過是個口號,能夠自保就算不錯瞭。都是些烏合之眾,勝不相讓,敗不相救,聚到一起就是為瞭打傢劫舍,沒有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