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改革,帝國最後的機會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文征明的罕見勁草
張居正1525-1582)
張居正,嘉靖二十六年進士,萬歷初年1573年)成為內閣首輔,是一個可以與唐代楊炎、宋代王安石相提並論的人物。與揚炎、王安石一樣,張居正也以擅長理財著稱:隆慶年間1568—1573),帝國太倉幾乎年年虧空二、三百萬兩白銀之巨;萬歷十年,張居正死的時候.帝國太倉存銀己高達四百萬兩,糧食可供此後數年之用。
《國榷》將當時的情況譽為“海內肅清、四夷懾服”。此前、此後大明帝國都從未有過如此強盛的國勢。
如此成績,張居正身後的評價同樣毀譽參半,有人將他稱為“宰相之傑”、“曠古之奇”、“救時宰相”,也有人說他“專權搜證”、“自作威福”、“苛察”、“擾民”。自張居正去世,這場爭論已經延續瞭四百多年,世事輪回,直至今日仍然“迄無定評”。
張居正,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相信大多數人知道王安石都是從“王安石變法”這個名詞開始,然而,歷代史傢極少有人以“張居正變法”來描述張居正,張居正雖然做瞭和王安石一樣的事情,卻從未標榜自己要“變法”,他所做的一切那是“悉遵成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