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毫發無損,隻因侄兒朱允炆說瞭這句話?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明成祖朱棣為這座城市命名,這裡卻成為瞭清朝的發祥地!
文/營三千
靖難之役,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燕王朱棣以“靖難”為理由起兵反叛,一路打到南京城下,奪取皇位;而他的侄兒建文皇帝朱允炆,則在大火中不知所蹤。坐擁大明朝天下的朱允炆,竟然在短短幾年內就輸給瞭隻有北京一隅的朱棣,這確實有點費解。更神奇的是,朱棣親冒矢石,永遠沖在前線,但在整個戰爭中幾乎從未受傷,這到底是為什麼?清修《明史》上說,這是因為“諸將以天子有詔,毋使負殺叔父名,倉卒相顧愕貽,不敢發一矢”,那意思就是,朱允炆對眾將下令,不能殺傷朱棣,於是眾將都不敢對朱棣放箭,這才保住瞭朱棣的性命。兩軍已經交戰,還顧念著“毋使朕負殺叔父名”,朱允炆這種婦人之仁,也因此成瞭笑柄。
但這句話真的可信嗎?朱允炆到底有沒有說過這句話?雖然朱允炆的這句“名言”,在明朝官方修訂的《明神宗實錄》中就出現過,但明朝不少人也對此提出瞭質疑。崇禎年間的朱國禎,就提出瞭不少反駁的理由:
第一,在建文朝的南軍中,有一員大將,名叫平安,他作戰極其勇猛,在白溝河之戰中,差一點點就殺掉瞭朱棣,但馬腿突然折斷,這才沒有成功。事後朱棣也曾詢問過他:“前日之戰,汝馬不蹶,其殺我乎?如果馬腿不斷,你會殺我嗎?)”而平安的回答則簡單明瞭:“殺之。”由此可見,至少平安這員大將,就根本沒收到過什麼“毋傷朱棣”的命令,否則,他又怎麼會這麼奮勇的去沖殺朱棣呢?王鏊《王文恪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