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常萬古,節義千秋——黃道周小楷《孝經》
文章分類:明朝
黃道周公元1585—1646),字幼度,別號石齋 ,福建漳浦人,他是明末時的一個著名書傢。天啟二年,與倪元璐、王鐸同舉進士,在翰苑相約攻書,一生仕途坎坷,崇禎時以上疏指斥楊嗣昌而被謫戍廣西,南京弘光帝時為禮部尚書,弘光政權失敗後,又與鄭芝龍在福建擁立隆武帝,後被清兵俘殺於南京。
黃道周的小楷師法鐘王,質樸自然,結體平中寓奇,用筆峭厲方勁,畫短意長,顯得骨格蒼凝,一變趙董妍媚之風。清宋犖《漫堂書畫跋》評曰:“石齋先生楷法尤精,所謂意氣密麗,如飛鴻舞鶴,令人叫絕。”沙孟海《近三百年的書學》亦評曰:“黃道周便大膽地去遠師鐘王,再參索靖的草法,波磔少,停蓄多,方筆多,圓筆少,所以他的真書如斷崖峭壁,土花斑駁。”黃道周的小楷在章法有佈局上亦別具一格,字距緊,行距松,加上他的用筆極豐厚質樸,獨標氣骨,這對明季書學競尚柔媚的時俗之風的確是很有反叛精神的,從中亦可以看出他強烈的藝術個性。
忠孝節義,是黃道周一生都在踐行的綱常倫理。崇禎皇帝曾將黃道周下獄,前後一年多時間。在此期間,黃道周手書《孝經》120部,皆贈予獄卒。孝經是中國古代儒傢經典,十三經之一,全文近2300多字。每個月以小楷手書10部孝經,極其繁巨,可見其心誠,其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