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眾方,精勤不倦的醫傢——張仲景
文章分類:東漢
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傢,被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瞭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瞭巨大貢獻,創造瞭很多劑型,記載瞭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傢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張仲景從小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尤其喜歡研討醫學著作。他的叔父是當時南陽的一個名醫,仲景拜他為師,經常隨他去給人治病,又研讀《內經》、《扁鵲八十一難經》等。經過幾年刻苦鉆研,在其叔父的指導下,醫術提高很快,同時搜集瞭許多治病的驗方,成為一方有名的良醫。
張仲景盡管醫術高明,遠近聞名,但他遵照其叔父“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的教誨,除瞭勤學實踐研究醫學著作外,隻要聽到哪裡有名醫,有治病的好方子,就去拜師,就去尋求。
范牧在《張仲景的傳說》中就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南陽名醫叫沈槐,已經七十多歲瞭,但無子女,後繼無人,沒法將醫術傳給子孫,慢慢愁成病瞭。他的病誰也看不好,病越來越重。張仲景知道後,給他開瞭一個藥方,用五谷雜糧各一斤,搓成團,外用朱砂塗上,叫他一頓吃完。沈槐看瞭藥方,覺得很好笑,叫傢人按方做好藥丸,掛在屋簷下,逢人就指著藥丸取笑張仲景,天天如此,但不知不覺間病就好瞭。沈槐這才恍然大悟,對張仲景又佩服,又慚愧。張仲景去拜望他時說:“我們做郎中就是為百姓造福,先生無子女,我們這些年輕人不都是先生子女嗎?何愁後繼無人?”沈槐聽瞭,感到很有道理,把自己的醫術全部傳授給瞭張仲景和其他年輕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