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鳴:張佩綸的交遊和政治生涯
2013年11月,上海圖書館獲贈瞭一批珍貴的張佩綸傢藏信札以下簡稱“張藏信札”)。這批信札,由張佩綸公子張志潛多年收集得來,後由其子張子美及其子女保存。不久前,張子美哲嗣、著名數學傢張恭慶院士及張怡女士、張恭慈先生一致同意無償捐公,為學術研究作貢獻。
上圖入藏的“張藏信札”,包括張佩綸與李鴻章、李鴻藻、張之洞、陳寶琛、於式枚、王懿榮、邊寶泉、奎斌、穆圖善、黃彭年、黃國瑾、梁鼎芬、吳觀禮等晚清重要人物的通信,以及與張氏傢人、子弟、親戚的傢書如張人駿、邊粹玉、宗得福、朱溍等),還有陳啟泰、聯元、許景澄、袁昶等友朋致張佩綸的信札,和張傢收藏的時人書信,內容廣泛涉及晚清政治、外交、軍事、人事、學術諸多方面,尤其對於“清流”的政治活動、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庚子議和的諸多方面,提供瞭以往不為人知的內幕和細節,是研究中國近代歷史的珍貴資料。
1922年,張志潛編撰張佩綸文集《澗於集》的書牘部分,曾提到張佩綸當年“在朝在野,所交皆名公巨卿、方聞碩學,往來書札非關朝局、即涉學術文章,足補奏議詩文所未及,亟宜廣為搜輯,以永其傳”張志潛:《澗於集·書牘後序》,豐潤澗於草堂版,第1頁)。為瞭尋覓張佩綸生前與友朋的往來書牘,他作出瞭巨大努力。通常我們看到的名人書札,大多是收信人保存的他人來信。自己寄出的信,或自存抄件,或由幕僚起草、另將底稿保存下來。其中著名例子,就是於式枚為李鴻章代擬的草稿,厚厚地積攢瞭三十餘冊,李鴻章閱過稿件,修改若幹,批上“照繕”二字定稿,再由幕僚謄清寄發。而上圖這批“張藏信札”,無論收件還是寄件,都是原件。數量之多,令人驚嘆。由於雙方都是有心人,都將收到的信件很好地留存著,加上張志潛持之不懈地追蹤搜集,最後雙信璧合,便於研究者尋找線索,厘清真相,顯得極為罕見和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