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黃宗羲的解析——唐朝之後的長安為何不再適合做國都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揭秘:寧王朱棣為什麼不願做藩王卻要起兵謀反?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三人是明末清初最偉大的思想傢。黃宗羲在名作《明夷待訪錄》中陳述瞭一個國傢建都選址的要點,經過對多個歷史古都的對比,他點明:有王者起,當建都在南京。
當時清朝剛入關不久,很多人都在思考明亡的原因,黃宗羲在總結的時候就發現“天子守國門”實在是極度危險的下策。長安是中國歷史上作國都時間最長的城市,他認為長安不再適合做霸王之都,原因是時代早就變瞭。在秦漢時期,關中地區風氣匯聚、周邊的農業非常發達而且人口眾多。在地形上來說長安也是易守難攻,作為都城足以睥睨東方。而且當時的南方通過一系列的努力與發展終於擺脫瞭“蠻夷之地”的稱號,當時的完全沒有實力與長安抗衡。
但是衣冠南渡之後,國傢的經濟重心已經開始像南方偏移,南宋之後的南方更是在經濟上突飛猛進,而當時的北方則始終戰亂不斷,經濟下滑、民不聊生,失去瞭當做國都最基本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