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李儒:三國時期常被人忽視的頂級李儒!
據《後漢書·何皇後紀》和《資治通鑒·卷第五十九》記載,初平元年李儒為郎中令,曾被董卓派去毒死弘農王(少帝)。演義中他是董卓的女婿、謀士,為董卓所親信,大小事宜均與之參謀,堪稱智囊。在《三國演義》電視劇中,你若仔細看就會發現,每到重大問題決策的時候,董卓總要看著李儒的眼色和態度,然後再做決定,我覺得電視劇這個藝術處理非常好,真是展現瞭李儒對於董卓集團的重要性。
李儒堪稱是董卓集團的第一謀臣,甚至可以說是唯一智囊,他在董卓集團的地位,不亞於諸葛亮在劉備集團,周瑜在東吳集團的地位,是個至關重要的角色,董卓在三國前期橫行一時,可以說關鍵就是出於李儒的謀劃。何進為瞭除掉宦官集團,向各地方勢力下詔,讓他們帶兵進京,誅殺宦官集團(當然這個決策本身隻能說明何進本身的決策失誤),於是“前將軍、鰲鄉侯、西涼刺史董卓,先為破黃巾無功,朝議將治其罪,因賄賂十常侍幸免;後又結托朝貴,遂任顯官,統西州大軍二十萬,常有不臣之心。是時得詔大喜,點起軍馬,陸續便行;使其婿中郎將牛輔守住陜西,自己卻帶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提兵望洛陽進發”。
網絡配圖
但是這個時候,李儒就站出來出瞭他的第一個重要決策,他說:“今雖奉詔,中間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這很瞭不起,因為,“奉詔”,指的是奉皇帝的書面命令。還是被動性的,皇帝讓你發兵,你才發兵,而且呢,你即使帶兵進京,還是多少讓人嫌疑,但是“上表”就不一樣,上表指的古代的臣子向君主遞交的一種奏本的格式,但是和後來的題本不一樣,內容要求更加規范。是正式性的向朝廷表白自己的意圖。是你是主動幫皇室除亂黨,而且你主動向朝廷“上表”,更能得到名正言順的大義名分,讓你的向京師進軍有瞭所謂的合法性。從這點看,李儒確實不簡單,考慮問題非常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