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顏真卿是書法史上一代宗師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虢國夫人和楊國忠是遠房兄妹,是否真有私情?
我們有意在谷魯斯這位洋人和陳繹曾這位古人之間拉親傢。盡管這會被讀者譏為異想天開也罷。
元朝國子助教,外貌魯鈍甚至還有點口吃的陳繹曾,在中國書法史上並無大造就,但在書法欣賞史上卻堪稱是超一流的大人物。他對唐代書法大師顏真卿作品的欣賞,石破天驚,開創瞭中國書法審美發展的新紀元。
顏真卿《祭侄帖》是一篇忠義憤發、頓挫屈鬱的蓋世傑作。作品的文字是追悼在安史之亂中犧牲的兄長顏呆卿和侄子季明,由於積聚著傢仇國恨。在書法上也就感情顯露、毫不掩飾,情緒的起伏波動很是明顯,在古今被稱為顏書第一。陳繹曾對顏真卿這位古人是推崇備至的。在拜觀《祭侄帖》時,他不但從文字內容上領略瞭顏氏的沉痛心情,而且還從書法線條中窺出瞭這種包孕痛苦的巨大份量。在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十中,他有這麼一段題跋:
自“爾既”至“天澤”通五行殊鬱怒。自“移枚”乃改:“吾承”至“尚饗”五行沉痛切骨,天真爛然,使人動心駭目,有不可形容之妙。與《禊序稿》哀樂雖異,其致一也。
陳繹曾獨具慧眼,從《祭侄稿》的某五行之間看出“鬱怒”,某五行之間看出“沉痛切骨”,這種欣賞能力迥非凡俗之輩所可擬之。但是請註意,他的這種欣賞來源於對線條的形狀、節奏、空白的捕捉力和辨別力。沒有將自身投入作品、與作品物我化一地體驗感覺的過程。是不可能有此成果的。而這種捕捉與辨別的過程,正與谷餐斯的“內模仿”的過程不謀而合,“心領神會”的模仿。雖然陳繹曾的這種經驗隻是被敘述而未被總結成有體系的美學理論,但他的這種朦朧的意識,比谷魯斯卻要早上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