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黃瓊――敬職敬業講奉獻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張松是法正最好的朋友,法正為何要坑他?
黃瓊,德江縣疾控中心醫務工作者。她不僅人長得漂亮,心地也善良。
30多年來,她與丈夫何愛民,堅持為180多名麻風病人送藥、檢測和治療,穿破的鞋可以堆成一座小山,僅騎爛的摩托車就有6輛。
正是他們默默無聞的奉獻,才讓廣大麻風病人逐漸康復,麻風病越來越少。
麻風病是傳染病,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談之色變,避而遠之。早期的麻風病人因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大多落下面癱眼瞎、口角歪斜、四肢殘缺等後遺癥。
1981年,黃瓊與何愛民同時就讀畢節撒拉溪衛校,畢業後,都分配到德江縣角口麻風村工作,主要負責為全縣的麻風病人送藥、檢測及治療。因為有著共同的使命、共同的志向,兩人攜手開啟瞭“天使夫妻”的平凡人生。
80年代的德江,交通十分不便,夫妻倆每月要徒步將藥送到偏遠山村的患者手中。有一次,夫妻倆一大早從德江縣城坐車繞道務川自治縣鄉鎮,然後徒步淌河、爬山20多公裡,直到深夜11點才找到那名患者。
30多年來,夫妻倆一把雨傘、一個水壺、一個挎包,長年累月穿行於莽莽群山,足跡遍佈德江21個鄉鎮的300多個村村寨寨,走到哪裡天黑就在哪裡住下。曾經,有鄉親因歧視麻風病人,將黃
30多年來,她與丈夫何愛民,堅持為180多名麻風病人送藥、檢測和治療,穿破的鞋可以堆成一座小山,僅騎爛的摩托車就有6輛。
正是他們默默無聞的奉獻,才讓廣大麻風病人逐漸康復,麻風病越來越少。
麻風病是傳染病,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談之色變,避而遠之。早期的麻風病人因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大多落下面癱眼瞎、口角歪斜、四肢殘缺等後遺癥。
1981年,黃瓊與何愛民同時就讀畢節撒拉溪衛校,畢業後,都分配到德江縣角口麻風村工作,主要負責為全縣的麻風病人送藥、檢測及治療。因為有著共同的使命、共同的志向,兩人攜手開啟瞭“天使夫妻”的平凡人生。
80年代的德江,交通十分不便,夫妻倆每月要徒步將藥送到偏遠山村的患者手中。有一次,夫妻倆一大早從德江縣城坐車繞道務川自治縣鄉鎮,然後徒步淌河、爬山20多公裡,直到深夜11點才找到那名患者。
30多年來,夫妻倆一把雨傘、一個水壺、一個挎包,長年累月穿行於莽莽群山,足跡遍佈德江21個鄉鎮的300多個村村寨寨,走到哪裡天黑就在哪裡住下。曾經,有鄉親因歧視麻風病人,將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