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作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首 為何會做出處死自己傢仆的事
文章分類:明朝
顧炎武,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人,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傢、經學傢、史地學傢,一生著述頗豐,成就極高,後世多尊稱其為“亭林先生。”
一提到顧炎武,許多人立馬就會想到其說過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這裡為大傢稍稍的科普一下,這句話最早是在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中提出的概念,當時正值明清鼎革之際,滿清入關給當時的文人階層帶來瞭極大的震動,當然也包括顧炎武,其原話是:“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時間推移至近代,當年征服中原的大清帝國在面對洋人的堅船利炮時顯得束手無策,大有國要亡之的危險,梁啟超遂將這句話又搬瞭出來,並改為現在大傢所熟知的八字成語,號召世人為國分憂。
顧炎武1613.7.15—1682.2.15)_圖
在幾百年前國傢危難之際,能夠心系天下的顧炎武,後人給予瞭其很高的評價,列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首另兩個是黃宗羲和王夫之)。可是這樣一代大儒,竟然在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在老傢昆山的一處水塘親自處死瞭自己的一個傢仆,許多人或許驚訝,這樣一個文人竟會是殺人犯,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