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守和善攻的哲學--曹操憑此擊敗袁紹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揭秘“四大美女”之一貂蟬身世其死因之謎!
袁紹戰勝公孫瓚之後,據青、幽、並、冀四洲,盡有河北之地,敵廣人眾,意欲向南攻取中原,兵峰直指曹操。曹操的地盤處於四戰之地,除瞭北方的袁紹,南有劉表張繡,東南有孫權蠢蠢欲動,暫時依附的劉備也是貌合神離,形勢不容樂觀,勝則成為天下實力最強的諸侯,敗則諸侯群起攻之。
曹操這個時候也是著急,到底是應戰還是求和?如果應戰的話,手上拿得出手的士兵也就兩萬,怎麼對付袁紹的十萬大軍?曹操實在沒什麼信心,甚至他的集團內部很多官員都開始聯絡袁紹集團給自己留後路。關鍵時刻,曹操的謀士荀彧、郭嘉等站瞭出來,通過分析曹、袁雙方的優勢與弱點推斷出曹軍必勝的觀點,使得曹操下定決心與袁紹決死一戰。
官渡之戰前夕,雙方勢力分佈圖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善於指揮戰鬥的人先使自己利於不敗之地,然後乘機攻打敵人。
袁軍勢大,強攻上去無異於送死,唯有“積極防備”在相持過程中尋找敵人的破綻伺機攻擊才是最穩妥的辦法。曹操派臧霸率精兵自瑯玡入青州,牽制袁紹,鞏固右翼,防止袁軍從東面襲擊許都,自己率兵進據冀州黎陽,令於禁率步騎二千屯守黃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協助扼守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阻滯袁軍渡河和長驅南下,同時以主力在官渡一帶築壘固守,以阻擋袁紹從正面進攻;從這種部署來看,面對袁紹兵多曹操兵少的局面,曹操的戰略方針是“扼守重要關隘,以逸待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