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車營:一言不合就炮火洗地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常遇春為什麼英年早逝 常遇春的墓地在哪裡
到瞭戚繼光時代,明代戰車已經發展演變瞭上百年,因此車輛的制式各不相同。戚繼光到任後,立即對戰車的性質進行統一。他首先使用瞭俞大猷的正廂車,也就是防禦屏障在前的戰車。不久之後,戚繼光為瞭加強車營的防禦效能,使用瞭防禦屏障在一側的偏廂車。
戚繼光的每輛戰車配備二十名士兵,分為正、奇兩隊,每隊十人。操作戰車的為正兵隊,隨車作戰的為奇兵隊。在編制上,一輛戰車被叫做一宗;每四宗為一局,設一個百總;每四局為一司,設一個把總;每四司為一部,設一個千總;每二部為一營,設一個將官;共有戰車128輛,官兵2603人。128輛新型的偏廂車連接起來,能讓車營“四方行俱如墻”,成為一個木質要塞。但光有防禦工事還不行,往往處於兵力劣勢的明軍要想擊敗善於騎射的蒙古騎兵,自然就需要更為旺盛的投射火力。
戚繼光的車營與以往不同的是大量裝備新式火器。戚繼光裝備的第一種新式火器是火繩槍,也就是鳥銃。這是歐洲人帶來的一種新式火器。嘉靖元年1522年)明軍在與葡萄牙人的西草灣之戰中,就見識瞭這種火器的厲害,之後開始大量裝備。比如,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明軍一口氣就列裝瞭一萬桿鳥銃。明軍的火繩槍一開始是多用於水戰,後來才逐漸裝備明軍的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