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谷之戰,諸葛亮為什麼沒有作法停雨?
文章分類:蜀漢
你也會想看的:關羽不但丟失荊州 還讓劉備損失瞭四個重要人才
蜀後主建興12年(公元234年),諸葛亮領兵34萬伐魏,分5路進軍,六出祁山。
魏明帝曹睿聞報,命司馬懿為大都督,領兵40萬至渭水之濱迎戰。
諸葛亮在祁山選擇有利地形,分設左、右、前、後、中5個大營,並從斜谷到劍閣一線接連紮下14個大營,分屯軍馬,前後接應,以防不測。
司馬懿則屯大軍於渭水之北,同時在渭水上架起九座浮橋,命先鋒夏侯霸、夏侯威領兵5萬渡河至渭水南岸紮營,又在大營後方的東原,築城駐軍。
進可攻,退可守.
曹睿手沼:“卿到渭濱,宜堅壁因守,勿與交戰。蜀兵不得志,必詐退誘敵,卿慎勿追。待彼糧盡,必將自走,然後乘虛攻之,則取勝不難,亦免軍馬疲勞之苦。”
雙方互有勝負之後,魏軍便深溝高壘,堅守不出。
諸葛亮便將計就計,在糧草供給問題上作文章。
措施之一是分兵屯田,果然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沉不住氣瞭,司馬懿心裡其實也很著急。
諸葛亮的另一個措施是造木牛流馬,長途運糧。
“宛如活者一般,上山下嶺,各盡其便。”
蜀營糧草由木牛流馬源源不斷從劍閣運抵祁山大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