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最後的希望,若孫傳庭多活十年,明朝可延續百年而不衰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古代十大謎案之一:明建文帝是生是死去向成謎
縱觀大明一朝,從始至終它便一直是在烽火狼煙中度過:從建朝伊始的對蒙作戰,到中期的東南倭患,再到後來的萬歷援朝、滿清入關,這個王朝的戰爭齒輪似乎一直在持續地轉動著。而在大明王朝200餘年的時間裡,又湧現出瞭不少英雄人物,從開國時的徐達、常遇春,到中期的戚繼光、俞大猷,再到後來的李如松、袁崇煥,都為大明的江山社稷貢獻瞭自己的一份力。若沒有這些人,大明的江山岌岌可危,200年大業或許可能隻是一紙空談。
說起孫傳庭,瞭解明史的人不陌生,看過電影《大明劫》的朋友更不陌生。也許很多人會驚嘆:末歲之年的大明應該是名將輩出,為何隻剩下孫傳庭苦苦撐著江山社稷?其實原因很簡單,那些可以像他一樣撐起一片天的人們——像袁崇煥,像盧象升,都已經不在瞭。
孫傳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鎮武衛(今山西代縣)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崇禎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總督陜西。次年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帶兵鎮壓李自成、張獻忠民變。由於時疫流行,糧草不足,兵員彈藥缺少,朝廷催戰,無奈草率出戰,後兵敗,在陜西潼關戰死,馬革裹屍,年約51歲。《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