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時期李善長
開國功臣
李善長1314—1390),字百室,鳳陽定遠今屬安徽)人。明朝開國元勛。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時,朱元璋說他“比之於蕭何,未必過也”。後因“謀反罪”被殺,故鮮為世人所傳。
青年時期的李善長讀書不多,粗通文墨,但為人有智計,喜歡法傢學說,“策事多中”,裡中推為祭酒。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劉福通在潁州起義,淮河南北大震,李善長出於對元朝統治的不滿,“欲從雄,未果”,乃避亂東山中。至正十三年1353),朱元璋方任郭子興麾下大校,用計收得橫澗山兵二萬,南下攻打滁陽今安徽滁州)。在路上,李善長到軍門求見,朱元璋聽說他是地方上有名的人物,很禮貌地接待他,雙方談得很投機。朱元璋問四方兵起,何時才能太平?李善長說漢高祖也是平民出身的,為人氣量大,看得遠,善於用人,不亂殺人,五年功夫,便平定瞭天下。元朝不得人心,上下不和,已到瞭土崩瓦解的地步。濠州與沛相去不遠,你如能學習這位同鄉的長處,天下太平也就快瞭。朱元璋聽後連聲叫好,留下他做幕府的掌書記,囑咐他:如今群雄四起,天下糜爛,仗要打得好,最要緊的是要有好的參謀人員,我看群雄中管文書的和做參謀的幕僚,總要說左右將士的壞話,文武不團結,將士施展不瞭才能,自然非敗不可。將士垮瞭,主帥勢孤力單,也相繼而亡,你應該吸取這個教訓,協調諸將,不要學那些幕僚的壞樣子。從這時候起,李善長便一心一意地追隨朱元璋,隨他“下滁陽,為參謀,預機畫,主饋餉”,很受信任。隨著事業的擴大,四方將士來投效者日益增多,李善長考察他們的才能,建議提拔有功和有能力的,處分不積極的將吏,使部下能人盡其才,安心做事。武將中有以力相爭的,李善長就“委曲調護”,致使不發生矛盾。但是李善長的鄉裡觀念很重,在戰爭年代,這個缺點還不很明顯,到明皇朝建立以後,他的同鄉觀念不免有結黨之嫌,最後則成瞭致禍的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