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021孵化器馬鈞:學術界前瞻者告訴你,汽車創業的兩個錦囊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智鬥外戚:漢和帝如何創建“永元之隆”?
與馬鈞教授談汽車、聊創業,不論哪個話題切入,都能引出來一堂課的知識儲備。從大陸、德爾福等零部件供應商,到寶馬、奧迪等整車廠,再到同濟大學汽車學院、設計與創意學院的雙聘教授,馬鈞教授所提供的不止是汽車上下遊供應鏈、生產商、後市場等全產業體系掌握,更是結合教學科研而來的最前瞻的技術判斷。
宏觀層面的巨大知識體系如何落入微觀分支的技術創新?前沿趨勢判斷如何應用於汽車生活的點滴?從這幾個命題展開,作為LINC2014、2015兩屆創業大賽的車雲導師,馬鈞教授給瞭汽車創業者兩個錦囊:
一、主機廠更多的是在做集成,急需中小企業創新
馬鈞教授介紹道,從本質上來講,主機廠更多的是在做集成intergration)。“主機廠本身的創新驅動力不夠,其創新流程和體制本身不夠創新,其中牽涉到的零件、環節太多太復雜。”
另一方面,產業鏈條深遠、耗時長,單單是瞭解一個制造環節就需要一個從業者幾十年的職場投入。這也就決定瞭汽車業的根基分層。
“拿德國舉例,80%的專利創新、工業制造、零部件核心技術,都集中在中小企業的手上。”金字塔式的商業模型決定瞭德國的工業基礎極其深厚:大學、研究所、科研機構等是金字塔的基礎,中間層是中小企業的技術開發,頂端才是主機廠的集成整合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