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不顧諸葛亮求情一定要殺的一個人,因為太聰明瞭
文章分類:蜀漢
你也會想看的:如果子午谷奇襲成功瞭,諸葛亮還會殺魏延麼?
沒分寸感的“聰明人”,在哪裡都很難有好下場,你還沒法怪人傢領導不識貨。蘭花是好東西,可是長得不是地方,擋瞭人傢的道兒,那能不給鋤掉嗎?

三國時代有一段時間,蜀漢和東吳關系比較緊張時候,大臣伊籍奉命出使東吳。見瞭孫權,照例行瞭拜見之禮,孫權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寒暄說:“老伊啊,侍奉無道之君,辛苦瞭。”當面罵對方的老板是無道之君,這在古代是很嚴重的事情,所謂“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換瞭個沒幽默感的武夫,比如關羽、張飛什麼的,當時就得拔刀子拼命,來個“伏屍二人,流血五步”。伊籍大概是自忖沒有關羽、張飛那般力氣,也可能是不願意搞得兩國關系徹底破裂,於是也半開玩笑地回敬:“不過是行個拜見之禮罷瞭,不算辛苦。”《三國志》沒寫下面的對話,隻記載“權甚異之”,想必孫權也沒有當時翻臉的魄力,隻好打哈哈揭過不提瞭。
和伊籍類似,劉備的老同鄉簡雍也是被司馬徽批評為“白面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的二線技術官僚,沒什麼拿得出手的過硬業績。但是說到幽默感,倒是也和伊籍有一拼。三國時代戰亂頻繁,各地普遍糧食歉收。劉備覺得好好的糧食拿來釀酒,未免浪費,於是下令禁酒,甚至傢裡藏瞭釀酒的工具,也要治罪。有一次劉備帶著簡雍在街上散步,看見一男一女同行,簡雍當即報告:“發現一對男女當眾進行流氓行為,請把他們抓起來治罪。”劉備莫名其妙:“他們怎麼就進行流氓行為瞭?我怎麼沒看見?”簡雍一本正經:“他們雖然沒有進行流氓行為,但是私藏瞭進行流氓行為的工具!”劉備大笑,於是下令取消瞭“私藏釀酒工具”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