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郭沫若死後骨灰揚大寨,周圍做起欄桿防遊人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民國三十七年太原 閻錫山離開山西的前夜
在中國現代考古和文學史上,才子郭沫若想必傢喻戶曉。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當時的文化人又是有名有字有假名有號什麼的叫法真多),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歷史劇的開創者之一、古文字學傢、考古學傢、社會活動傢,甲骨學四堂之一,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郭沫若的名號比較多,足以見得其才華橫溢,而他所寫的詩《天上的街市》更是入選中學語文課本。他1926年參加北伐,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是位老同志瞭。同魯迅一樣,在留學其實是逃亡老蔣的追殺)日本的時候,棄醫從文,學成後在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畢業。
郭沫若最引以為傲的是對甲骨文的研究,與董作賓(字彥堂)、羅振玉(號雪堂)和王國維(號觀堂)被稱為甲骨四堂。然而,作為中國科學院的主任,不去研究科學卻癡迷於考古。1956年,主導瞭中國第一座帝王陵明定陵的發掘,明定陵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公元1563-1620年,年號萬歷)及其妻妾——孝端顯皇後、孝靖太後的合葬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