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軼事∣張獻忠和他的“張傢太廟”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李自成來到北京城的一個多月時間,都幹瞭些什麼?
太廟正門
素有“東依梓林,西枕潼水”之稱的七曲山大廟,坐落在四川梓潼城北10公裡處的川陜公路旁,是我國道教神祗“文昌帝君”的發祥地,故嵯峨宏崇的廟門上,大書“帝鄉”二字。
大廟原為“亞子祠”,專為祭祀晉代道士張亞子。因唐、宋、元以來,張亞子被歷代帝王累封累謚已至“梓潼宏仁開化文昌帝君”,故“亞子祠”亦從元代升格為“文昌帝君”廟。後經明、清兩代不斷擴建,形成現有之格局。
殿內有老道透露:明崇禎十七年,張獻忠率部入川,路過七曲山文昌帝君廟時,見“帝君”也俗姓張,賡即許願:“倘能稱帝,當重塑金身!”
封官許願本是農民領袖的拿手好戲。搬救兵時,他向難兄難弟羅汝才,許過願;崇禎十一年戰敗投降時,他向招撫大臣熊文燦許過願;面對追隨和擁戴他的陜北鄉親,他更許過願。願許多瞭,自是難以兌現。但在張亞子面前。他是踐瞭諾的。
順治元年九月,張獻忠破成都,十月十六日稱帝號大西。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發銀五萬兩,役夫七千名,重修文昌帝君廟。峻工後將廟更名“天聖神祠”,宣佈自己就是張帝君的後裔,追張帝君為“大西始祖高皇帝”,“欽定”該廟為“張傢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