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磊 | 趙翼“頌清”與“刺清”再認識
文章分類:清朝
趙翼“頌清”與“刺清”再認識
單磊
提要:趙翼通過頌天命、頌皇恩、頌盛世、頌仁政、頌《明史》、抑勝朝、回護本朝之短等方式來頌清,又通過在敘事曲折之中微露真意、在考論史事之中諷喻當朝、在揭露社會矛盾之中批判當朝弊政等方式來刺清。他在頌清與刺清之間的彷徨,是文化專制與良史操守之間的內在緊張、皇權崇拜傾向與自我意識之間的矛盾、“超越前代”思潮對讀書人時代自信的激發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趙翼以顯性的方式頌清,以隱性的方式刺清,既與他置身於“文字獄”酷烈的乾嘉時代有關,又與他內心深處對清朝的認同甚至崇拜有關,還與讀書人在檢討歷史時油然而生的時代自信有關。作者單磊,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助理教授。
原文刊載於《古代文明》2017年第2期。感謝作者授權發佈。
被梁啟超譽為“近代人文淵藪”的蘇、常、松、太一帶,多有仗節死義之士而鄙薄汲汲名利之流,讀書人因“潛受其化”而多“以耿介絕俗之姿,茹荼嚼雪,不求聞達”,創造出輝煌燦爛的文化,以至“無論何派之學術藝術,殆皆以茲域為光焰發射之中樞”。清乾嘉歷史考證學派主將之一趙翼1727—1814年)即生長於斯。杜維運在《趙翼傳》開篇即申說梁啟超60年前定下的基調:“清代的江南,是人文的淵藪。碩學異能,奇行亮節之士,競出其間;清代學術的燦爛光輝,幾乎皆以此區為發射的中樞。”休明盛世之下的江南鐘靈毓秀,定格於這一獨特時間、空間和文化坐標之中的趙翼對當朝抱著什麼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