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鎮大敗十萬金軍並非史實:嶽飛北伐戰果情況
文章分類:南宋
你也會想看的:“一代詞人”李清照:九首美詞,千古情愁!
1142年初的隆冬季節,宋將嶽飛遇害於風波亭。這一悲劇使他本人成為漢民族主義的高度象征之一,在身後贏得瞭僅次於關羽的戰神般的地位,並塑造瞭牢不可破的忠奸對立鬥爭的神話。這給很多人一種感覺:假如當初朝廷公正,這樣的悲劇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不過事實也許恰恰相反,嶽飛之死之所以成為悲劇,乃是因為它不可避免。

圖片來源於網絡
幾乎所有嶽飛的故事都暗示瞭一種可能性:假如不是奸臣當道,嶽飛冤死,本來宋軍是可以收復中原的。這也是後人懷念、推崇嶽飛的一個最重要的根本性假設。其中最著名的傳說就是嶽傢軍在朱仙鎮大捷後,迫於十二道金牌而放棄經營中原。鄧廣銘早已證明:朱仙鎮以五百騎兵敗金軍十萬、十二道金牌等均非史實,而是嶽飛之孫嶽珂虛構出來的。嶽飛的故事在流傳的過程中,實際上夾雜進瞭很多漢族人因憤懣而未能滿足的願望。
但歷史事實往往更嚴酷。1140年嶽傢軍北伐的確取得瞭一些勝利,並罕見地在平原上以騎兵對陣決戰的態勢擊敗金軍,不過戰果其實頗為有限:如潁昌之戰金軍參戰有3萬騎兵和10萬步兵,而宋軍的戰果是殺敵5000,俘虜2000多,繳獲馬匹3000多匹;郾城之戰宋軍對陣金軍萬騎兵,戰果僅奪得戰馬200多匹;小商河之戰殺敵20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