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到過貴州一洞中避難,洞名由此稱為——皇帝洞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明朝開國七大名將,最猛的不是徐達
歷史上的“甕袍”包括上寨、中寨、大寨和小寨。其地兩面高山,村寨夾溪而居。甕袍地處關隘,歷史較為悠久,為元朝甕袍蠻夷長官司死治。明宣威營曾在此設置甕袍哨。
甕袍原名“穩包”,為仫佬語音譯地名,其義“穩”即水,“包”即井,即水井。至於“穩包”演變為“甕袍”,有一個和歷史上某位皇帝有關的傳說故事。相傳在五六百年以前,朝廷發生瞭驚天政變事件,當朝皇帝被迫帶著數名內侍和寵妃倉皇逃到“穩包”這個地方避難,他們剛到穩包時,先居住在一所破廟裡,為討得寵妃歡心,皇帝仍然安排下人想辦法燒水給寵妃洗澡。下人們千方百計找來一口大甕作為浴缸,卻怎麼也找不到遮蔽之物,皇帝隻得脫下身上龍袍蓋在大甕口上進行遮擋。有一天,剛好路過破廟邊的一位老農聽到瞭廟裡傳來一陣嬉鬧聲,好奇之下便壯著膽子進入破廟,在他揭開蓋在大甕的龍袍想一探究竟時,受到驚嚇的皇帝一聲“有刺客”引來瞭侍衛,可憐的老農命喪亂刀之下。老農傢人發現老農的屍體時,皇帝一行早已去往他處,現場僅遺留大甕和一件龍袍。之一蹊蹺命案立即驚動瞭四方,人們紛紛口傳和猜測命案與“甕”、“袍”的關系,時間久瞭,原來的地名“穩包”便變成瞭“甕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