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帝劉裕北伐為何最終失敗瞭?
文章分類:宋
劉裕北伐為何功敗垂成?自東晉南渡以來,祖逖、桓溫曾先後北伐,皆無功而返。隻有劉裕北伐相繼滅南燕、後秦,功業可謂大焉。後世史學傢評價劉裕北伐時,基本認為劉裕志在“南歸代晉”,缺乏統一天下的雄心。筆者在此並不贊同這種觀點。劉裕首先是一個軍事傢,然後才是政治傢、皇帝,靠軍功起傢。眾所周知,兩晉是在大士族和九品中正制的基礎上建立的,劉裕恰恰是個“寒族出身”的類型(即下層平民),即便是權傾朝野,也有許多大士族不服,特別是在劉裕留在首都建康(今江蘇南京)總理朝政的劉穆之去世,更是使這種情況有隨時爆發的可能。熊鐵基先生在其著作《中國帝王百傳》(長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中對劉裕的評價是“起於巷陌,以小坐大”,應該說是十分中肯的。據熊鐵基先生在《中國帝王百傳》中考證記載,劉裕滅後秦後,所構想的作戰計劃是“先掃平隴右,解除後顧之憂(即滅割據今陜西西部、甘肅和青海及新疆的南涼、北涼和匈奴赫連族的夏國政權);然後揮師並冀,蕩平北魏,如此則天下可定”。就當時的形式而言,這一計劃無疑是一種十分高明的戰略構想,作為當時北方大國的後秦已滅,使劉裕掌握瞭關中這個前進基地和大糧倉;同時,在北伐後秦的過程中與北魏產生的局部軍事沖突並大獲全勝,已經在北魏朝廷中產生瞭極大的恐慌。如果不是劉穆之的去世,當時北方分裂,晉軍強盛,劉裕一統天下已是指日可待(若真如此,其文治武功將與秦始皇掃平六合、漢高祖開漢400年一樣在中華歷史上交相輝映)。後劉裕南歸江佐,次年關中即易手於赫連夏,不能不讓人扼腕惋惜。因此,並非劉裕沒有統一天下的雄心,而是劉裕缺乏必要的“天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