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縣令因杜甫之死在文學史上出名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陸羽七茗 | 冬去春來,她迎來瞭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唐代有史料記載的耒陽縣令僅有4位
唐代有史料記載的耒陽縣令,僅僅4位,分別是:羅文容、薛貴、聶令、朱昂。其中的聶縣令,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頗出名。這位縣令的名氣,倒不是說他文采多好,而是大詩人杜甫的死與他有關。當年杜甫漂泊到耒陽,遭遇洪水,困於舟中,聶縣令崇拜杜甫,好心派人送去牛肉幹和白酒。饑寒交迫的杜甫,結果暴食一頓後,嗚呼哀哉。有人說杜甫是讓牛肉幹撐死的,有人說杜甫是興奮過度落入水中淹死的。不管到底屬於哪一種死法,反正聶縣令是青史留名瞭,杜甫為答謝他,專門寫瞭首詩。這事發生在唐玄宗天寶年間。到瞭昭宣帝天佑年間,也就是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年),耒陽知縣朱昂於杜甫墓前建杜公祠,為四合院封山式,正中明堂設木質雕像,各祭文碑刻環刻於石欄上,東西棟有房子10餘間,供祭祀與守墓用。這個杜甫祠,後來在宋代發展為一個書院。從時間上講,杜陵書院比嶽麓書院、石鼓書院都要早,隻是名氣沒有後兩個大罷瞭。到五代十國時期,耒陽隸後晉,當時的縣令叫黃廷翰,曾重建杜工部祠。
北宋,耒陽改名來陽縣,縣令改叫知縣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十:“唐制,縣令闕,佐官攝令曰知縣事。李翱任工部,志文雲‘攝富平尉知縣事’是也。”宋代以朝廷大臣到地方兼領一縣之長,稱“知(主持)某縣事”,簡稱“知縣”,管理全縣的行政,有的還兼管軍事,官秩多是七品,月薪為90石大米(相當於今天1800餘元)。知縣的助手有縣丞、主簿等。耒陽知縣事有八人:鄭行己、江濨、俞剛、李師呥、湯寬、杜惟一、張文啟、黃君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