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兩次提議發掘乾陵,總理批示,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孫中山與第一次國共合作
乾陵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58年“大躍進”時期,西蘭公路復修需大量石料,乾陵附近農民放炮炸石,意外的事情出現瞭,炮眼附近出現瞭一個洞口,方形,可容一個人出入。莫非這是乾陵的墓道口?幾天後,專傢現場調查後得出結論:果然是墓道。
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聞訊後,立刻建議發掘乾陵,認為 “毫無疑問,裡面肯定保存瞭不少珍貴書籍字畫,說不定有武則天的《垂拱集》,有王羲之的《蘭亭序》……石破天驚,這一定是石破天驚的大事”。
這期間,經過近兩年的勘查,1960年4月,考古工作者終於在梁山主峰的南面中腰處找到瞭通往乾陵地宮的大門──乾陵隧道之門。這隧道也叫“羨道”或“誕道”,在這條長約63米、寬近4米的隧道裡,共選砌瞭39層、約4000餘塊大小不同、重達1噸至2噸的石條,在每塊石條上面還鑿出燕尾凹槽,用鐵質燕尾板鑲嵌在其中,縫隙之間,再澆築鐵錫漿液,從而使石條上下渾然一體,可說是固若金湯。郭沫若又一次來到乾陵。乾陵的氣勢讓他詩興大發,後來提筆寫下《遊乾陵》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