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殺賊,無力回天:譚嗣同果真“死得其所”嗎?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晚清一代名臣左宗棠的趣事:痛罵此人王八蛋
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曾國藩
譚嗣同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這是譚嗣同的絕命詩。
譚嗣同果真“死得其所”嗎?宏願落空,雄才未展,他應該死有餘恨才對。三十歲出頭,事業大有起色,難道他甘心在“維新”的標識牌下戛然而止?譚嗣同主張革命,卻死於改良,就連目光如炬的歷史學傢錢穆也懷疑他知行分裂。
復生果以旬日知遇,遽忘其二千載君主之慘毒,三百年滿廷之酷烈,竟自沒齒效忠,稱“聖天子”如常俗矣。然則復生之死,以《仁學》所謂沖決網羅,毀滅君臣父子之倫常言之,不將為無意義之徒死乎?
“徒死”即白白送死,死得莫名其妙,毫無價值。錢穆認定譚嗣同字復生)為忠於清朝君主而死,有悖於他堅持的革命主張。在《仁學》中,譚嗣同有一個毫不含糊的觀點:
故夫死節之說,未有如是之大悖者矣。君亦一民也,且較之尋常之民而更為末也。民之與民,無相為死之理;本之與末,更無相為死之理。然則古之死節者,乃皆不然乎?請為一大言斷之曰:“止有死事的道理,決無死君的道理。”死君者,宦官宮妾之為愛,匹夫匹婦之為諒也。《仁學·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