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第一名士孔融為何被滿門抄斬?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曹植的無能,不但害死瞭自己,也害死瞭楊修
作者:山色歸讀 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好多學齡幼童都會在《三字經》裡念到“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話,說的就是我國古代東漢末年文學傢孔融在年僅四歲時就懂得謙讓的禮儀,每次在傢吃梨時總是挑最小的拿,大的都讓給哥哥們吃。他父親孔宙驚奇地問他為什麼這麼做?孔融振振有詞地回答:“我小兒,法當取小者。”,要知道此前沒有任何人教年幼的他這麼做,他完全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察言觀色自己悟出來的。
其實孔融依照現在的說法是個不折不扣的“早慧”天才,他年少就聰穎過人的例子遠不止這一樁。孔融十歲那年隨父親移居京城洛陽。當時,東漢名士李膺出身望族的著名學者、政治傢)也在京城,他生性孤傲,不妄接賓客。拜訪他的人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親戚,守門下人一般是不予通報的。
當時隻有十歲的孔融初生牛犢不怕虎,慕名徑自前往拜訪李膺。遭拒後,他對守門人說:“我是李膺的親戚。”守門人通報進去,李膺勉強接見瞭他,沉著臉問:“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呢?”孔融從容答道:“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同德比義而相師友老子俗名李耳,算是李姓之祖,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周禮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算世交呀!”所有在場賓客都對這個小孩的急智和淵博十分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