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孫權在殺死關羽後為何要向曹操俯首稱臣
文章分類:孫吳
你也會想看的:孫策臨死時將孫權托付給張昭,為何不是周瑜?
導讀:東漢建安五年(200年),東吳版圖的奠基人孫策在臨終前,將印綬交給其弟孫權並囑咐道:“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事實證明,孫權不負兄望,在弱肉強食的軍閥混戰時代,不但終其一生未失江東寸土,而且使基業不斷拓展,算得上一位成功的守業之主。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陳壽在《三國志?吳主傳》中對其評曰:“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英奇,人之傑矣。”
在陳壽看來,孫權和勾踐都是能夠“屈身忍辱,任才尚計”的英雄豪傑。正是由於勾踐和孫權都曾忍辱負重,都能知人善任,都有殺害功臣之舉,都在戰略上使用過“美人計”等諸多相似之處,因此,史學界幾乎一致支持陳壽的看法,認為將孫權比作勾踐再恰當不過。然而,如果將此二人放回各自的歷史環境中,對他們的行為做一下客觀的比較,就會發現孫權在“屈身忍辱”和“任才尚計”方面和勾踐有著本質區別,可謂小同而大異。
網絡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