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魯肅都有各自的隆中對和榻上對,世人為何認為諸葛亮的戰略目光要高於魯肅呢?
文章分類:東漢
榻上策聽起來很美好,但實行起來實在是很難看。
建安五年魯肅提出榻上策,【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其中第一個目標,剿除黃祖一直拖到瞭建安十三年春才成功,北方多務的時機一點沒用上,因為同年曹操已經南下。進伐劉表,竟長江之所極更是無從談起。一個計劃拖瞭八年才開瞭個頭,卻發現時移勢易,難道不難看嗎?
隆中對則不然,建安十二年左右,劉備於困窘中求教諸葛亮,諸葛亮給的方案是抗曹,聯孫,收荊,入蜀,然後待天時一決高下。劉備當時未必全信瞭,但撥雲見日的感覺肯定有瞭。然後呢?建安十三年就驗證瞭聯吳抗曹的正確性,建安十四年就拿到瞭大半個荊州。建安十九年,劉備獲得益州,前後七年,隆中對所計劃的中期大目標跨有荊益已經完成。至於之後的失敗,本就是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
一邊八年時間勉強開瞭個頭,一邊七年已經完成大半,孰強孰弱,孰高孰低,不是顯而易見麼?
建安五年魯肅提出榻上策,【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其中第一個目標,剿除黃祖一直拖到瞭建安十三年春才成功,北方多務的時機一點沒用上,因為同年曹操已經南下。進伐劉表,竟長江之所極更是無從談起。一個計劃拖瞭八年才開瞭個頭,卻發現時移勢易,難道不難看嗎?
隆中對則不然,建安十二年左右,劉備於困窘中求教諸葛亮,諸葛亮給的方案是抗曹,聯孫,收荊,入蜀,然後待天時一決高下。劉備當時未必全信瞭,但撥雲見日的感覺肯定有瞭。然後呢?建安十三年就驗證瞭聯吳抗曹的正確性,建安十四年就拿到瞭大半個荊州。建安十九年,劉備獲得益州,前後七年,隆中對所計劃的中期大目標跨有荊益已經完成。至於之後的失敗,本就是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
一邊八年時間勉強開瞭個頭,一邊七年已經完成大半,孰強孰弱,孰高孰低,不是顯而易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