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為何不用祖逖?一代名將致力北伐憂憤而死
大興四年(321年),晉元帝以戴淵為征西將軍、都督司、兗、豫、並、雍、冀六州諸軍事、司州刺史。祖逖認為戴淵雖有才望,但無遠見,無助於北伐,而且自己既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卻突然由如此從容不迫的文臣統領,心中甚為不快。同時,祖逖憂慮權臣王敦和寵臣劉隗對立,內亂將會爆發,北伐難成,因而憂憤成疾。祖逖雖然患病,但仍圖進取,抱病營繕虎牢城,同時派人修築營壘作為南部部隊的據點以防後趙進侵。
同年九月,“妖星見於豫州之分”,祖逖仰視星空,嘆道:“為我矣!方平河北,而天欲殺我,此乃不祐國也。”不久,祖逖病逝於雍丘,享年五十六歲,追贈車騎將軍。豫州百姓如喪父母,譙梁百姓為之立祠。祖逖死後,王敦大喜過望,“久懷逆亂,畏逖不敢發,至是始得肆意焉”。祖逖之弟祖約代替其兄統領部眾,但節節失敗,祖逖收復的河南大片土地最終被後趙攻陷。南渡之後,很多南渡士族極力要求司馬睿北伐收復失地,以聞雞起舞出名的祖逖為其中的突出代表。但是他並沒有得到司馬睿的重用。這是由於司馬睿不會用人嗎?我們認為並不是這樣的,因為祖逖北伐的要求和司馬睿立足江南的目標存在沖突,為瞭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他放棄瞭祖逖。
祖逖率領宗族賓客南渡後,司馬睿開始還是重用他的,任命他為徐州刺史,不久又征用為軍諮祭酒。但祖逖仍以收復中原為己任,多次上書司馬睿,積極要求北伐。而此時司馬睿政權在江南尚未立穩腳跟,對北伐能否成功更是懷疑,所以很現實地選擇瞭保存江南政權的策略,因此對北伐態度極其冷漠。有人說司馬睿本人“素無北伐之志”,這似乎有些要求過分瞭。他和王導實際上是在致力於割據江南,靜觀時變;渡江之後,他在建康建立瞭實際上的獨立政權,實現瞭偏安江左的規劃,但是並不穩固,需要加強內部建設,保存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