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書方逢時和張居正的迥異人生
文章分類:明朝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凡能成大器的人都是那種在人生的風雨顛簸中千錘百煉,百折不撓。從千萬人中脫穎而出,出人頭地,稱為人中龍鳳。而那些能夠千古留名,讓人稱頌不己的人物,更是鳳毛麟角,寥若晨星。明代改革傢張居正更加稱得上是這類人中的頂尖翹楚。
張居正從小聰穎過人,號稱神童。機敏靈俐,才高八鬥,深得荊州知府李土翱的賞識,雖然連湖廣巡撫顧璘也認為:“此子將相才也”。但為瞭磨煉他的心志,故意讓他晚些時候成為舉人。所以直到1547(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歲的張居正才中進士,獲得庶吉士職位。此職位非同小可,是皇帝的近臣,負責起草詔書,為皇帝講解經籍等,是內閣輔臣的重要來源之一。這個職位實際上為他今後成為內閣首輔,連接上瞭一條快速直達的道路。然後他又幸運的獲得後來成為內閣首輔的內閣重臣徐階的賞識,並且成為他的得意門生。他的仕途也就更加充滿瞭光明。嘉靖二十八年,他根據時弊,躊躇滿志的發表瞭自己的第一篇政治主張《論時政疏》,但是並沒有引起朝庭重視,他有些失意。於是在第二年請病假回到故鄉江陵。他開始遊山玩水,消磨時光。在遊玩中他發現“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並。”這不由得引發瞭他的惻隱之心,一種油然而生的責任感驅動他重返瞭政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