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首次“西天取經”:漢明帝派使者出使西域取佛經
文章分類:東漢
絲綢之路是橫貫亞洲大陸,連結亞、歐、非三洲的一條交通大動脈。在絲路“申遺”過程中,國傢文物局的有關文件指出:絲綢之路中國段的起點是漢代東、西兩京(洛陽、長安)。作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洛陽為絲綢之路的形成、發展發揮瞭重要作用。
西晉太康二年(281年),汲郡古墓出土大量竹簡,晉王朝令運回京師洛陽進行整理,發現是一批古書。其中的《穆天子傳》記載,西周周穆王十三年(約公元前989年),周穆王率領大隊人馬,攜帶大量絲織品等禮物,從洛陽出發,最終到達西王母之邦,會見西王母。往返行程約三萬五千裡。不少研究者認為:《穆天子傳》所提供的材料,除去神話傳說和誇張的成分,有助於瞭解先秦時期中西交通路徑及文化交流情況,說明早在西漢張騫“鑿空”之前,中國內地和中亞之間已有交往和接觸。
西漢張騫“鑿空”西域,標志絲綢之路正式形成。西漢末年,王莽篡政,絲綢之路斷絕。據《後漢書》記載:東漢永平十六年(73年),漢明帝派竇固率兵攻打匈奴,會戰於天山。在這次出擊匈奴的戰爭中,“投筆從戎”的東漢著名軍事將領和外交傢班超奉命出征,立下戰功。班超率屬員36人,出使鄯善(今新疆若羌縣一帶),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英雄氣概,夜攻縱火,殺匈奴使者,後於闐國(今新疆和田縣一帶)也殺瞭匈奴監督官,班超又更換瞭臣民怨恨的疏勒王,新立瞭另一位疏勒王。至此,隔絕58年的西域及“絲綢之路”,重新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