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慧通|能月下追韓信的人,也能“鎮國傢,撫百姓,給饋響,不絕糧道”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為什麼劉邦要除掉韓信,而不留著他打匈奴呢?
秦末碌碌刀筆吏 漢興元勛一“功人”

詩雲:秦末碌碌刀筆吏,漢興元勛一“功人”。此語說的是漢傢名臣蕭何。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劉邦口中“鎮國傢,撫百姓,給饋響,不絕糧道”的大能人蕭何。
公元前二〇六年四月,項羽分封的諸侯王各自回歸本國。漢軍的將士們本以為劉邦先破秦入關應該封個關中王,從此可以在關中享受舒服的生活,回關東故鄉與傢人團聚也方便,沒成想卻要西去偏遠的巴蜀。大傢思鄉心切,於是在行軍途中就唱起瞭思鄉曲。謳歌如泣如訴,如怨如怒,有的將士幹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逃亡瞭。
官居丞相 為何逃亡
經過長時間的艱辛跋涉,總算到瞭都城南鄭今陜西南鄭縣),暫時安定下來,但軍心仍舊不穩,時有將士逃亡。一天中午,劉邦剛吃過午飯,忽然有人來報告說:“丞相蕭何逃跑瞭!”劉邦大驚且怒,“如失左右手”。別的將領逃亡倒還不打緊,蕭何逃亡卻非同小可,他是劉邦的負棟之柱啊——這根柱子沒瞭,整個大廈就會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