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時代,看重的又何曾隻是大小
文章分類:西晉
在看林風眠的個展後有不少感慨,其中最深的一點就是——好作品不一定需要很大,小畫面依舊可以打動人,甚至遠比一些空洞的大畫、巨制更有力量。可見,畫的好壞高低並不在於畫幅的大小,而是取決於畫的內涵與作者的技法,在於畫傳達給觀者的感受。
反觀當下畫壇,畫傢們一味追求展覽效果,畫越畫越大,現在4尺整張8平方尺的畫都算小的,6尺整張18平方尺很平常,還有人畫丈二的巨制,仿佛隻有畫越大才越有氣勢,越能奪人眼球。不容忽視的是,當前在書畫創作和收藏中也存在不少誤區,其中“以尺論價”的現象尤顯突出。
其實,自古至今歷代書畫名作皆不乏小品。在書法珍跡上如王羲之《蘭亭序》24.5×69.9厘米)、有“天下第二行書”之稱的唐顏真卿《祭侄稿》28.1×72.3厘米),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墨寶晉代陸機《平復帖》23.7×20.6厘米)都尺寸較小,但卻以高超的筆墨技巧和非凡的格調韻味令人陶醉。繪畫上如唐韓幹畫馬名作《照夜白圖》30.8×33.5厘米),元倪瓚《六君子圖》61.9×33.3厘米)也都憑借出色的富有個性的筆墨形式與深邃的意境而名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