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與杜牧的陜北吟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唐玄宗的唯一傳世墨跡,你肯定猜不到寫給誰
文/李能俍
李賀被稱為“詩鬼”,因為他的詩文猶如“鬼仙之辭”,常人難以企及。他雖然隻活瞭短短二十七歲,卻成為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齊名的唐代詩壇大傢,成為繼屈原、李白之後又一位享有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是福昌今河南宜陽)昌谷人,字長吉,世稱李昌谷。他生來“細瘦,通眉雙眉連通),長指爪”,也許是老天註定他命運多舛,抑鬱感傷成為他的心靈常態,焦思苦吟成為他的生活方式。他年未弱冠,詩名遠播,本可早登科第,孰料十八歲時喪父,服喪三年。三年後赴長安應試,卻因父名“晉肅”,“晉”與“進”音同,妒才者認為他應避傢諱,不得應舉進士。盡管韓愈為此作《諱辯》,“考之於經,質之於律,稽之以國傢之典”,然而李賀最終還是未能應試。大約是由於韓愈的推獎,李賀於元和六年811)做瞭九品小吏奉禮郎,“牢落長安”長達三年,常以苦吟寄寓情感。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作有《李長吉小傳》,說李賀常常騎著弱馬出遊,跟隨一名小書童,背著古錦囊,每有所感所得,便寫下來,投入囊中,晚上歸傢後整理成詩。元和八年,李賀又遭喪妻之痛,次年辭去奉禮郎之職,後又去潞州今山西長治)投靠時任節度從事的文友張徹,做瞭三年幕僚。張徹離任後,李賀回到故裡昌谷,不久病逝。李賀存詩二百餘首,皆為古詩,而無律絕。這種對詩體的選擇,與中唐時期另一位一生清貧的著名詩人孟郊何其相若。也許由於他們的經歷與脾性頗為相似,對詩體的喜好也便近乎一致。李賀對樂府詩的繼承和創新多有貢獻,他的詩對後世影響深遠。魯迅先生說他“年輕時較愛讀唐朝李賀的詩”,先生手書過許多古人詩文,其中以李賀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