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的“兩副面孔”:軍事理論傢何以成為節義刺客?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佳作】歐陽詢行書作品欣賞《由餘帖》兩種
中學課本裡的文言文名篇《曹劌論戰》,選自《左傳》一書。文章記載瞭魯莊公十年齊魯長勺之戰中,魯國君臣取信於民、積極備戰,並靈活運用兵法擊潰強齊的一段歷史。文中以君臣問答的形式,詳盡描寫瞭曹劌的軍事理論;其中諸多習語如肉食者鄙、一鼓作氣等更是傳誦至今。相比之下,這一段《左傳》文字所解釋的《春秋》經原文,卻僅有“公敗齊師於長勺”這一句極其簡要概括的敘述。與《左傳》相類似,《國語》一書對長勺之戰中曹劌論戰的內容也有記載。不過,僅止於曹劌和魯莊公戰前討論需要取信於民以備戰的一番對話,文字和《左傳》略有不同,戰爭過程及相關解釋則一並付之闕如瞭。如此讀來,實在令人慨嘆《左傳》在補充歷史事實之際,言——君臣備戰與分析戰爭的對話——事——戰鬥實際場景描寫——並濟,書法真正傳神,入木三分。
此外,關於曹劌的事跡,《左傳》、《國語》均記載瞭另一段發生在魯莊公二十三年之際,曹劌勸阻魯莊公不要去齊國觀社禮的一段諫言。由此可知,曹劌在通曉軍事理論之外,更是一位知禮、受禮的諫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