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遭宮刑後為何仍寫史記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從“無為”到“有為”, 漢武帝的重大改革
司馬遷畫像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步騎十八萬,旌旗千餘裡。
何謂“封禪”?戰國時期,齊魯有些儒士認為五嶽中屬泰山最高,帝王應該到泰山祭祀。登泰山築壇祭天曰“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曰“禪”。
皇帝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作為太史令司馬談不能不跟隨前去。可他僅隨行到河南洛陽,就因病不能再繼續前往,並因此發憤而卒。
司馬談在臨死之前,拉著從外地趕來的兒子司馬遷的手,與兒子進行瞭一次長談,把滿腔的情懷向兒子傾訴。他說:
“我們司馬傢族的祖先,原是在周朝做太史的,在帝舜和夏朝時曾經功名顯赫,執掌天官職務。後來傢道衰落瞭。莫非現在要亡絕於我嗎?你若也能擔任太史,就可以繼承祖業瞭。我死後,你必將接任太史,不要忘記我想完成的任務。
“我們中國人,非常註重行孝道。‘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這是說,孝,最初是侍奉親長,然後,表現為為國傢出力,最終是立身。揚名後世,光耀父母,這才是最大的孝。你當太史後,一定要繼續我們祖先的事業,不能忘記我終生的願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