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行吟榆林地
李能俍
唐玄宗在位的開元、天寶年間,邊塞詩的創作以詩人之眾多、名著之迭出,成為當時詩壇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以山水田園詩著稱的詩人王維,其時也作有大量邊塞詩,成為邊塞詩人中的翹楚與領袖之一。其中《榆林郡歌》與《新秦郡松樹歌》,就是他在這一時期親臨榆林巡邊時吟成的,是歷史上吟詠榆林的彌足珍貴的詩章。
約在開元二十七至二十八年間公元739—740),三十餘歲的王維曾“受制出使”,來到榆林、新秦二郡。榆林郡為隋置郡名,治榆林縣,即今托克托縣南、府谷北的十二連城,唐初改勝州置,天寶、至德年間又曾改為榆林郡。新秦郡為唐開元十二年析勝州之連谷今神木北黃羊城)、銀城今神木南解傢堡)置,即今之神木縣。這次出巡時值春季,前後約一年左右時間。榆林、新秦二郡相接,新秦為行往榆林的必經之地,因而王維相繼有榆林、新秦之吟。先來看看《榆林郡歌》:
山上松柏林,山下泉聲傷客心。
千裡萬裡春草色,黃河東流流不息。
黃龍戍上遊俠兒,愁逢漢使不相識。
榆林原本為榆溪塞,又名榆林塞,因秦將蒙恬“樹榆為塞”而得名。然而歷經七百餘年的滄桑變化,到瞭唐代,這裡的榆樹一定變得稀少瞭,最引詩人註目的卻是滿山的松柏林。不過那條曾經榆樹夾岸的榆溪應該還在,溪泉汩汩作響,讓詩人聽來格外傷心。王維本在朝廷為官,受制巡邊可謂對他的一種貶謫,詩人的心情是鬱悶的,因而聽泉聲而傷心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時值春季,放眼眺望,青青的春草連綿不斷,無邊無際,而滔滔黃河向東流去,永不停息。詩人筆下的景色宏闊偉壯,動靜結合,富有畫意,其中更蘊涵著“青春苦短、年華易逝”的人生慨嘆,可謂神來之筆。黃龍戍為著名古關塞,在今遼寧朝陽,古人詩中常借指北方邊地,此詩亦然。遊俠兒一語最早出於曹植詩《白馬篇》,指的是武藝高超的戍邊少年,王維借指戍守榆林的戰士。“漢使”系作者自稱,唐人詩中常以漢喻唐。詩人在人跡稀少的榆林邊地遇到瞭戍邊戰士,心裡一定感到高興,於是很想與其攀談敘話,可惜的是這些戰士久處邊地,連朝廷派來的使臣都識辨不出,因而由於陌生而不肯敘話,詩人自然更感茫然若失。一個“愁”字,道出瞭詩人彼時彼地的孤獨而苦悶的復雜心情,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