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見的顏真卿學習筆記,譯文+解讀,名傢心路,至今受用!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一代“詩仙”李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寫下瞭一首絕筆詩
原文餘罷秩醴泉,特詣京洛,訪金吾長史張公,請師筆法。長史於時在裴儆[jǐng]宅憩止,有群眾師張公求筆法,或存得者,皆曰神妙。仆頃在長安二年師事張公,皆不蒙傳授,人或問筆法者,皆大笑而已,即對以草書,或三紙、五紙,皆乘興而散,不復有得其言者。仆自再於洛下相見,眷然不替。仆因問裴儆:“足下師張史有何所得?”,曰:“但書得絹、屏、素數十軸,亦償請論筆法,惟言倍加功學臨寫,書法當自悟耳”。
解讀:這一段,顏真卿敘述瞭得到張旭筆法的不易:一是顏真卿兩次求師筆法。即“餘罷秩醴泉”和“仆頃在長安二年師事張公”這兩次。二是“人或問筆法者,皆大笑而已”,包括裴儆在內,張旭隻給作品,不作正面回答,更可以看出筆法的珍貴。
本節有兩個字需加以註意:一是“仆頃在長安二年師事張公”的“頃”字,“頃”為頃刻之意,引申為不久以前。顏真卿在長安用二年的時間“師事張公”,結合顏真卿的年譜可以大略得知此次拜師是指顏真卿在天寶二年的罷官期間。二是在原文中“或存得者”,有將“存”字寫為“有”的,對比“或存得者”與“或有得者”之意,前者有僅得到隻言片語之意,後者則是似乎已經得到瞭張旭的論書的全部。當時李白、李陽冰、賀知章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瞭張旭的影響,顏真卿和崔邈是寫在史書上張旭的嫡傳弟子,又“存”字為拓片所固有,故認為“存”字比較符合此節的文意,也符合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