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雖設計除瞭國賊董卓,卻犯瞭致命錯誤,摧毀瞭漢室政權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呂佈為何不敢用高順,曹操為何殺高順留張遼?
王允,是《三國演義》裡一位大丈夫,錚錚漢子。
王允第一次出場,身份是司徒,位列“三公”,地位極為尊貴。然而第一次出場的背景卻極為狼狽:一帝一王遭到宦官集團的劫持出逃,走散民間。就是在這樣一個亂世,王司徒為漢傢貢獻瞭自己最後的餘暉。
宦官之亂後,董卓以大軍壓境之勢威脅朝政。鮑信提議盡早除去董卓,以免招致禍患。這時候王允和袁紹的意見是反對的:
紹曰:“朝廷新定,未可輕動。”鮑信見王允,亦言其事。允曰:“且容商議。”
這就很奇怪瞭,走瞭宦官、太後、何進,來瞭個董卓,都是對朝政有所野心的人,為何不趁早除去呢?這裡有一點很關鍵,那就是實力。任何的國傢角力或者內部的政治鬥爭,都是以實力為基礎。而實力說來,又以硬實力為核心。現代硬實力講究的是國傢的軍力、工業能力、後勤能力等能保障國傢暴力機制的事物,古代硬實力最中心的就是你有多少聽命於自己的軍隊。董卓通過對何進殘部的收編,以及自身軍隊的整合,在首都范圍內已經羽翼豐滿。對比之下,王司徒等人有硬碰硬的能力,卻沒有硬碰硬的實力,完全承擔不起發生沖突的後果。所以保存實力才是最好的做法。明代張居正之流,全部都是靠忍辱負重來獲得最終的勝利。在實力對比過於懸殊的情況下,忍辱負重,韜光養晦,積累實力,等待時機,一擊即中,這才是精彩的政治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