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陸軍最後的脊梁——拒絕撤退,中彈殉國的名將聶士成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守國門護海權滿門忠烈 林則徐侄孫率艦隊收復南沙
聶士成
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末,義和團運動起於山東,數月後即蔓延至京畿地區。團民仇視外洋事物,沿途燒毀教堂、商店,拆除鐵路、郵局、電線等設施。妄圖借助義和團以抵擋洋人的慈禧太後開始允許義和團進駐北京,團民開始攻擊外國使館、教堂及車站,四處搜殺洋人。駐京各國公使向清廷發佈聯合照會,要求清廷鎮壓義和團並保護各國使館安全,但遭到清廷拒絕。隨後由英國海軍將領西摩爾率領的八國聯軍開始向北京進發,這就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一位悲情的愛國將領將走完自己光輝的一生,他就是大清帝國陸軍最後的脊梁----淮軍名將聶士成。
聶士成部士兵
聶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人,自幼好行俠仗義,後投身軍旅,開始瞭四十年戎馬生涯。初隨團練大臣袁甲三部討捻軍,後又改隸淮軍劉銘傳部,隨軍攻克太平軍據守的太倉、鎮洋、昆山、新陽、吳江、震澤等地,以功賞力勇巴圖魯名號。1892年光緒十八年)3月,以鎮壓熱河金丹教叛亂有功,賞穿黃馬褂,補授山西太原鎮總兵。甲午戰爭爆發後,聶士成隨提督葉志超援朝,駐軍牙山。聶士成隨後參加鴨綠江江防之戰,堅守虎山,組織摩天嶺防禦戰,雪夜奇襲連山關,殺敵甚重,擊斃日軍將領富剛三造,取得清軍為數不多的幾場勝利。之後清廷調聶士成所部入關回防津沽,因功補授直隸提督,主持天津沿海防務。